渡江战役打响后,国民党精心布置的长江防御体系迅速崩溃,这一战局变化不仅彻底打乱了国民党的作战计划,也让当时在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深感失望和挫败。
当时,司徒雷登心里很着急,坐也坐不住,站也站不稳。他不停地跟自己的心腹傅泾波商量,绞尽脑汁想找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……
1949年4月20日,这是北平和谈的截止日期。尽管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们普遍认为《国内和平协定》可以接受,但由于蒋介石的指示,南京政府最终选择不在协议上签字。
国民党方面拒绝在《国内和平协定》上签字,导致北平和谈彻底失败。就在同一天晚上,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解放军发出命令,要求他们勇敢向前,彻底消灭所有顽抗的国民党反动势力,解放全国百姓,确保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受侵犯。
在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,解放军战士们像一条巨龙横跨长江,很快就把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给突破了。
这个结局出乎很多人的意料。但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力进攻下,它真的发生了。这样一来,国民党政府想通过和谈达到“长江为界、分而治之”的打算,完全落空了。
当时,英国远东舰队对局势判断失误,误以为时代仍停留在过去,竟然命令“紫石英”号军舰擅自闯入长江,无视解放军的警告,继续前进,还率先向解放军开火,引发了一场炮战。
没过多久,解放军的炮火就命中了“紫石英”号军舰,导致它受损严重,最终在镇江一带的江面上动弹不得。
即便到了这个地步,英国方面依然没有吸取教训,反而命令停靠在南京的英舰“伴侣”号去支援“紫石英”号。结果没过多久,“伴侣”号也遭到重创,只能仓皇逃离。
对于这样的结局,英国方面仍执迷不悟,还特意派出了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,带着他的旗舰"伦敦"号和护卫舰"黑天鹅"号前来增援。不过,这两艘英国军舰同样没能讨到便宜,在遭到解放军重创后,也灰溜溜地逃跑了。
解放军重创英国多艘军舰的消息迅速在全球传开。蒋介石对此反应毫不意外,他欣喜若狂,坚信英国必定会采取军事行动,这样一来,摇摇欲坠的国民党政权就有希望得以延续。
实际情况是,蒋介石的判断有部分说中了。英国议会确实在得知消息后展开了讨论,丘吉尔甚至提议派遣航母到中国海域"采取军事反击"。但中共方面态度坚决,最终双方还是通过谈判化解了这场争端。
中国的这一声明表明,从鸦片战争起,列强妄图凭借武力在中国肆意妄为的日子已经彻底结束了。
4月23日,英国方面尚未作出回应之际,解放军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迅速攻占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。
解放军迅速拿下南京,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。在南京失守之前,苏联大使跟着国民政府撤到了广州,而司徒雷登却对国民政府彻底失去了信心,他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决定,留在了南京,试图与中共建立联系。
司徒雷登认为,中国的局势不仅仅影响美国对华政策,更是关乎全球和平的关键因素。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世界和平出一份力,特别希望能找到办法,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关系。
从司徒雷登的行为可以看出,他的初衷是善意的。但问题在于,他的这种善意与美国当时对中国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驰。那个时期,美国采取的是支持蒋介石、反对共产党的策略。
1945年8月,我们打赢了抗日战争。当时,国民党靠着美国撑腰,在军队力量上明显压过其他势力。
当时,蒋介石为了在未来可能的内部冲突中掌握话语权,故作姿态地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进行和平会谈。
大多数人都认为,毛主席肯定不会去参加这场危险重重的谈判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毛主席以非凡的勇气亲赴重庆,最终成功推动国民政府签署了《双十协定》。
1946年6月,在美方支持下,蒋介石完成了军事部署,随即单方面违背了和平协议和政治协商决议。他无视民众的强烈反对,执意向解放区展开了大规模军事行动。
1947年7月,司徒雷登来到南京,接替了前任大使沃尔特·饶伯森的职位,正式成为美国驻华大使。
其实,司徒雷登原本不是搞外交的。马歇尔看中他曾在北平燕京大学教书,对中国的情况和人情世故很了解,社会各界都认可他,加上他的学生中不少人在国民党和共产党里都身居要职,这才推荐他出任美国驻华大使。
尽管司徒雷登在外交领域毫无经验,杜鲁门总统仍然选择他担任美国驻华大使。
上任后,司徒雷登一心想着实现中国的和平,努力推动成立一个联合政府。他曾这样表示:
只要还有一丝可能让国民党和共产党携手组建联合政府,整合武装力量,从而终止这场劳民伤财、兄弟相残的内战,我就会不计任何代价,拼尽全力去促成这件事。
司徒雷登虽然怀有这样的理想,但蒋介石并不买账。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以及美国军援的支持下,大规模的内战还是打响了。
解放战争打响后,国共两军的实力对比迅速发生变化。经过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场决定性战役,国民党军队元气大伤,完全陷入了被动局面。
这时,司徒雷登的付出全白费了。对此,他是这么说的:
我对不起全国人民的期望。我努力了,但没能让谈判的双方都愿意退一步,最终没能达成共识。
1949年4月,南京获得解放,美国大使司徒雷登选择不随其他外交机构前往广州,而是继续留在南京。他试图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直接沟通,期待在新中国成立时能迅速实现两国建交。
美国长期以来支持蒋介石、反对共产党,并协助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做法,中国人民始终难以认同。
8月份,因为美国在中国的策略完全没奏效,司徒雷登接到政府指令,只能低调地离开中国,回到了美国。
当时,美国国务院发布了一份名为《美国与中国的关系》的白皮书,试图为他们之前的失败找借口,同时也想继续蒙骗那些容易轻信的美国民众。
当时,为了反驳美国发布的白皮书,同时消除国内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美国的盲目崇拜,毛主席撰写了著名的《别了,司徒雷登》。文章结尾处,毛主席这样写道:
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和民众对美国仍抱有错误期待,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。因此,我们需要通过耐心劝导、积极争取、加强教育等方式,帮助他们认清形势,团结在人民一边,避免被帝国主义蒙骗……随着司徒雷登离开、美国发布白皮书,这两件事的发生都令人欣慰,值得庆贺。